思想聚焦 首页 / 思想聚焦

周大地:如果不发展新能源,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国际经济风险对我们永远是一个巨大压力

发布时间:2022-01-28 浏览量:1527

周大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专家委员会副组长员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意义非常重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需要我们认真努力来做,它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到我们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等方面的调整。

在这以后,中央出了1+N行动方案。去年(2021年)下半年特别是到晚些时候,能源供应似乎出现了一些紧张情况,另一方面,在经济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西方的这些工业化国家大量印钞票,引起全球金融风险和通胀风险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进行部署的时候,还是提出了很多要以稳字当头的要求。

在经济工作会议以后,有一些从事传统能源行业,特别是和煤炭有关工作的人就提出,双控工作有点过火了,双碳目标好像冲得太快。也有人认为,回头来看还是化石能源更可靠,所以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波动。我想有这么几个要点,我们可以认真地来讨论。

第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首先是充分肯定了去年的成绩。当然,我们在有成绩的前提下,也看到了有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有些苗头,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与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所以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我们对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措施,没有办法,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际形势重大变化条件下,中国更进一步坚定了实现未来两个重大目标的信心,也积累了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1)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步调一致向前进。2)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3)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4)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5)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只要坚决在中央统一认识、统一领导下,步调一致向前进,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对于保障能源供应,要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但是如何保供,中央说得很清楚,保供要节约优先,双碳工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在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方面,我们也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要推进资源的全面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要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在供给方面,我们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煤的问题,而是我们现在进口油气的比例太高,所以要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不能无限制的增大进口油气的比例。

当然我们也知道,双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个怎么理解?不是说你打一次仗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仗要打几十年,从现在的碳达峰开始到碳中和,加起来可能有三四十年的时间。我们要在三四十的时间里不断努力,稳步向前,一步一步地做,一直把它做好。所以我们现在在这方面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

在能源供应方面,我们要做到,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是需要能源的,即使是低碳能源发展以后,也不是说不用能源,所以能源保障这个事不能断档。如何做到不断档?如果想把能源结构低碳化,核心就是要把新能源安全可靠地发展起来,不能一方面新能源没发展好,一方面原来的能源体系又不能运行。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把发展好新能源。

社会上也有不同的认知,也出现了一些说法。有人说我们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煤炭不好,所以要更大地加强对煤炭的投入;也有人说中国几十年内煤炭为主的格局都改变不了等等;还有些人认为谁提前达峰谁就是冒进。

在这些不同认识的条件下,今年1月7号《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的整版文章,再次全面阐述能源革命,新的能源安全观这个问题,文章的题目叫做《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论推动新时代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文章中有些话我摘出来,“要推进能源革命,稳定能源保供。”“持续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行业、企业率先达峰,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努力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的各行业各地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全国要求在2030年前达峰,必然有一批地方、有一批行业、有一些企业要提前,不可能规定所有的人不许抢跑,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有人、有地方、有企业、有行业能够率先达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整个的技术进步,能够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的有机地组合起来,而且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我们要把能源安全保障好,主要是要通过树立起“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中国的事不能完全坐而论道,也不能说方向不明乱做,现在中央是指明了方向的,有长期战略部署,就应该从当前做起。关键是要把该做的事、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一样一样加快实施起来。

在《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中,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强调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有些人认为我们限制能源消费总量,强调节约,有双控指标,这些可能妨碍了经济发展,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过去中国几十年来坚持节能优先,还是把我们的整个的工业技术、能源技术、消费能源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不可能用一个落后的能源系统,去迎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所以我们要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约节能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市化节能、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这是中央多次强调的,我们现在即使发展经济,也要高质量发展,而不能搞所谓资源浪费型发展,充分肯定了能源双控工作的必要性。

当然,煤炭、石油现在还是占有主要地位的能源。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是我们目前的主体能源。但是它的保供、它的发展也要按照低碳能源,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要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这个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煤炭现在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有效替代的前提下,煤炭也不能随便减掉,但是它的发展方向还是要走低碳道路。现在主要是要控制总量,要进行有序地减量替代。现在中国进口石油占了70%左右。如何把进口数量能够尽量用国内的产量有所控制,能够更好地有所替代,这还是我们重要的努力方向,但是它也是要按照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也要考虑首先是要高度节约、高度优化、提高效率,也要控制总量。

绿色低碳的发展,不但不会成为我国能源或者经济的障碍,而且能源技术和其相关产业是可以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它是新的动力。在能源政策方面、能源价格方面,我们也要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来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人民日报》文章还从国际发展的大势出发,回到能源来看,要看清国际大势,顺应新能源低碳化潮流。我们要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这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势所趋,你不把绿色低碳发展好,想保障能源供应,保持能源系统先进性是不可能的。

文章指出现在国际上在新能源发展之中,创新发展、争夺市场、争夺创新点、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特别是能源发展呈现低碳化、电力化、智能化趋势。现在能源科技正在深刻影响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大环境,明确地把它指明出来。

所以《人民日报》的评论员也提出,要坚持调整能源结构,明确双碳目标,要抓住调整能源结构这个“牛鼻子”,大力提高能源供给质量水平。评论员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坚决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老路,切实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

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人就认为,工业化国家曾经、现在人均碳排放比中国高,我们可以先不要着急。尽管人家现在开始往下降,中国现在还可以跟着它走老路。评论文章很好地阐述了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去争取高质量的发展。不能永远跟在别人身后,人家犯过错误、走过弯路,我们也要去跟着走一套弯路,跟着走落后的路,然后再不停地、永远追着别人,跟着别人走,这个思想是不行的。

能源行业占碳排放的大头,所以要进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那就必须跨越能源转型这个关口。这件事儿早做晚做都要做,而且应该说早做比晚做好,早做你就取得了先机。

现在很多人非常强调能源安全,关键是资源的保障问题。有些人认为既然煤、油不够,那是不是我们回头还是搞煤?但是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能源结构和系统形态将面临巨大变革,短期内需要承受转型与变革的阵痛,但从长远看,碳达峰碳中和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只有稳妥有序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系统,才能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

现在完全依靠煤炭能源效率很低,污染严重。在能源技术方面,落后于别人用油气为主的能源系统。现在油气系统,中国也不可能再去走几十年前发达国家先把煤炭变成油气的道路,因为我们现在油气资源不够,70%的石油进口,50%的天然气进口,不可能把煤炭全转换成这个。唯一的出路要用低碳能源,用新能源,用风、光、水、核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来替代掉化石能源。这个资源就完全是靠我们自己的了,太阳光、风,那不是从国外买回来的,只要我们有技术,就可以把这个资源用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依靠进口,或者大量依靠污染严重,生产安全不能得到保障的化石能源,彻底解决资源问题。才能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

现在有人认为以煤为主是中国的一个优势,我个人认为不是,因为煤炭资源在全世界都是最大的,煤炭资源量在全世界都比石油、天然气多得多,但是因为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效率、清洁程度、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各方面比煤炭好,所以发达国家早就转了。

我们现在以煤为主,从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煤炭,降到百分之五十几,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还不够快。因为以煤为主就意味着能源效率比较低,意味着污染要比以其他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要高,另一方面煤炭生产的负面环境、生态影响,包括安全问题也比较严重。中国现在每年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加起来有3000多亿美元,而且石油天然价格一涨,我们每年肯定要多掏几百亿美元来买同样的东西,这种国际的经济风险,对我们来讲永远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而且中国2020年能源消费已经占全球消费总量四分之一,电力消费了全球总量将近30%,但是中国GDP只有全球总量15%左右。中国现在能源消费总量大大超过美国、德国、日本、英国这些工业化老牌国家,发电量也比他们多得多。但是中国现在的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仍然偏高,我们是人家的两倍、三倍甚至四倍。所以能源效率提高,一方面是技术和产业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和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有非常大的关系。

我们一定要保持能源低碳化的定力,即使要保供也要加快低碳转型,中国传统能源已经建立起最大的能源和电力供应系统,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量是美国1.5倍,发电量是美国1.7倍。所以只要我们运作得当,现有的产能完全可以在短期内保障我们的能源供应的。

我们现在真正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市场组织好,要更好的对能源市场进行引导和管理,避免出现能源价格的过大波动。保供的挑战现在不是物理性的,所谓就是缺几吨煤,或者缺多少油,而是能源价格引起的冲击。现在全世界,欧洲天然气的价格暴涨,美国也出现了很多人冬天用不起高价的燃油或者天然气,只好在家里受冻。主要是在资本推动之下,通货膨胀是从一个大宗产品转移到另外一个大宗产品,在那些国家消费者是最后的承受者。如果一个冬天采暖要增加好几千欧元或者好几千美元,那很多低收入家庭就承受不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一方面是要有充分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市场稳定性搞好。去年煤炭价格暴涨,这本来就是全球通货膨胀传递进来的,我们有一段时间对煤炭资本追求暴利的行为预计的不足,煤炭没有缺到那样的程度,突然价格从几百块钱一吨变成两三千元一吨,这完全就是一种价格冲击,而不是实物性冲击。在这种高价煤炭情况下,谁发电多,谁就亏损的多,那发电行业就运行不下去了,就出现了有电不能发,所以用电就出现紧张,这个不是生产能力本身的问题,是一个生产能力如何组织和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我们要有效地预防类似的问题出现。

当然在中央有力地干预之下,我们现在对过去用十几天就把煤价从两三千块钱就变成一千块钱左右。当然现在煤价还是偏高,但是我们也基本上解决了煤电的正常运行问题。这充分说明煤价的暴涨,并不是由于所谓的产能不够。

所以我们要总结经验,保供不是走回头路,谁哭得响就给谁多吃奶。大家都要为能源安全做贡献,不能少数行业利用自己垄断地位,暴涨暴利。我们不能走回头路,要稳中求进,不能稳中不进,更不能稳中求退。所以要坚持做好能源双控,限制双高,加快能源低碳转型,从根本上解脱化石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安全风险。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个总体概念,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环节。这在中央的文件里有详细的安排。我个人学习这个工作意见,“工作意见”破立方向十分明确。“以节能减碳为导向,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巩固去产能成果。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光、生物质等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包括水电核电。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国际的低碳进程现在看来正在加速,中国作为世界上目前最大的碳排放国,也是碳排放增量最大的国家,我们能不能赶上世界潮流,为人类的绿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这个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已是全球大趋势,所有的欧盟、美、日、加、澳、韩等工业化国家都提出了2050年要实现碳中和,甚至还有像德国提出2045年实现碳中和。欧盟提出2030年的碳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55%,这可以说是非常积极的,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他们确实正在做。

美国民主党政府提出了2035年实现电力零碳排放这样积极的目标。在美国,至少一半的州,工业化比较厉害的这些地方,很可能就能做到这一点。英国将在2030年禁售燃油车,甚至有的地方2025年就不让卖燃油车。企业、金融界也都纷纷赶上。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你要想早碳中和,就必须早碳达峰,碳达峰更早,碳中和就容易实现。碳达峰太晚,碳中和实现起来就很困难。我想我们还是要树立一个不是2030年,不是2060年,而是2030年前,2060年前,这两个力争提前,应该成为我们行动的一个真正的努力方向。中国现在每年二氧化碳的总量大约100亿吨,我们要把它降成0,再耗个10年再下降降到0,这个难度就非常大了。

所以,第一不能让它增太多;第二要尽量提前让它达成;第三即使这样,以后下降也是非常迅速的,大约每年要下降4亿吨到5亿吨(4%-5%),甚至按照等速下降,要7%以上的下降率才能达到0。大家要很明确,碳达峰不是碳冲锋,碳达峰是要力争提前,碳达峰要使我们的碳达峰的峰值尽可能地不要太高。

中国每年消费40亿吨煤,7亿多吨原油,3500亿立方天然气,90%以上经过燃烧转换成热力,电力,液体燃料。这个转换效率非常低。有用能不到25%,四分之三左右都在转换过程中浪费掉了。而新能源系统是从非化石能源直接得到电力,实现终端用能高度电气化,可以大幅度简化用能过程,除生物质能源燃料外,氢和绿氢合成燃料成为主要二次能源。零碳能源将会更高效,更清洁,更有保障。

中国应该在2040-2045实现电力系统零碳化,2050-2055实现整个能源生产消费系统碳中和,这个数字越早越好,这是我们要认真努力的一个目标。

零碳能源系统具有多方优越性,现在有些人担心这个事儿,觉得好像发展零碳能源,就增加了能源系统的成本,好像越发展低碳能源,能源就会越贵。过去的确有这种可能性,因为当时的风电、光伏电都比煤电贵。但现在的风、光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炭发电,而且在储能技术的大幅度快速发展下,即使加上储能成本,也会比煤炭发电便宜。以后风、光为主的加上储能形成的稳定电力供应,应该比现在的化石能源系统要明显便宜得多。

很简单一条,现在电动车充电的成本就比加油的成本要低得多,电力也是如此。以后新的能源系统比现在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系统更便宜、更方便、更高级,所以我们未来不是一个比现在更差的能源系统,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是,比现在更高级、更方便、更清洁、更安全,而且也更便宜新的能源系统。

风光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陆上风光电力资源超过50亿千瓦,我们现在才开发了3亿千瓦,太阳能可能有几百亿千瓦可以开发,所以这个资源不会受到制约。而且风光发电成本过去10年下降都是以30%、40%、50%、80%这个下降速度仍在保持,现在真正世界上最便宜的光伏上网电价只要7分钱/千瓦时,中国最便宜的也做到0.15元/千瓦时。而且储能锂离子等电池储能技术也快速进步,2010年到2020年,每千瓦时储能成本从7700多块钱,现在变成680块钱,而且估计到2025年还可有40%以上的下降,速度是非常快的。储能度电成本,估计5年之内也会从现在将近六七毛钱/千瓦时,下降到两毛钱/千瓦时左右。现在看来这个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下降。

风光为主的非化石能源一次电力,和终端用能高度电气化,将大幅度降低我国能源总成本,将从经济成本上淘汰化石能源发电。但是如果用新能源系统,远期能源消费总量将从传统预计的70亿吨标煤,下降到20亿吨标煤左右。

零碳用能技术实现高质量能源服务,现在已经有很多案例。前几年,电动车可能比不上汽油车,经过几年的技术发展,现在新能源车完全可以和原来的燃油车进行性价比的比赛。像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可以达到三点几秒100公里加速,这是过去卖一二百万的燃油车才能做到的事。包括超低能耗建筑,也会使现在的室内条件、室内空气有大幅提高。新能源不但从供应方面能够降低成本,从使用方面也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支出。

碳达峰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和动力转换,实际上就是要把存量管住。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现在第一是能源消费要绿色低碳转型,节约高效合理消费。高度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要重筑终端能源系统。因为现在终端能源系统化石能源为主,都是烧锅炉,发展能源中心,以后可能是分布式分散式,以电气化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肯定是要把化石能源基本上要兑换能源,包括核能水电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来替代。

有人认为替代不了,替代不了就得加CCS,就是把二氧化碳吸收回来,这个是在传统能源系统上再增加很长的烟囱,后端处理,就和我们现在脱硫、脱硝一样。越搞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以后真正靠CCS来保持化石能源的使用,我个人认为技术上是不可取的。

所以我们现在两条路,一个是绿色低碳能源消费,要加紧干。另一个就是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总量。中央提出80%以上要变成非化石能源,至于做到80%、90%还是100%,我们可以一步步来看,我估计还是会比80%的转换率要高得多。包括电力系统也要提前实现零碳化,电力体制的改革对新能源的吸纳,和新能源自己改造成为不依靠化石能源做支撑的稳定的电力系统,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现在有人还犹豫发展新能源,我们才开发了3亿千瓦的风电和3亿千瓦的太阳能,它的目标是30亿、40亿甚至50亿,特别是光伏。风能也要达到30亿以上,所以现在应该说,每年风电太阳能各自增加1亿都不嫌多。这是我们应该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风电太阳能的一个重大目标,这个问题要尽快统一认识,再也不能再增加更多的阻碍了。所以电力系统要改革创新,加快零碳电力建设,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主要问题,有人认为你多搞非化石能源,我就得多配煤电给你去支撑,这是传统思想的一个误区。早晚电力系统要改成以电力电子分布式能源,用户和发电是互动,有序用能有序充放电,加上非化石能源为基础。

工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我们可能要用10年1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把工业体系的低碳化,把这个技术创新出来,释放出来,规模化起来,然后再实现整个工业体系的高度电气化低碳转型。现在马上说全部工业就开始用低碳能源,这可能是有困难的,这方面有各个行业,冶金、化工、材料,各行各业要探索自己未来低碳整个的工艺过程,做好示范。

各行各业,所有地方所有行业都要进行低碳转型,包括农业,包括现有的可再生资源发展,包括循环经济,以及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包括我们现在在很多地方在可用电、可用气的地方优先用电等等,许多用能地方还是要做很精细的设计,要从远期的变化,免得我们走弯路,进行重复性的劳动,所以这方面还是要做大量工作。(来源:网易研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