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 首页 / 智库报告

提升碳汇增量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加法”

信息来源:GF60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29 浏览量:2664

导 读

近两年,维持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碳汇,促进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国际热点问题。实现“碳中和”需要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减少产业层面的碳排放,包括节能、增效、开发利用新能源等。二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包括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其中,加强对陆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抵消人类活动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碳汇与碳源的定义


碳汇(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与碳汇相对的是碳源(Carbon Source)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


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减缓温室气体浓度上升、调节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生态碳汇在固碳的同时,可为资源丰富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同时通过碳市场交易等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并实现其经济价值,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碳中和”的主要贡献者,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中和”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汇的分类


数量最多也最广为人知的碳汇是森林碳汇,但碳汇的种类还包括草地碳汇、耕地碳汇、海洋碳汇等 。


  • 森林碳汇/林业碳汇


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 草地碳汇


草地碳汇能力很强,主要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固定在地下的土壤当中,但植物的固碳比例较小,仅占一成左右,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固碳能力更强,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尤其是退化草地的固碳增量更加明显,因此可充分发挥草地的固碳作用。


  • 耕地碳汇


耕地固碳仅涉及农作物秸秆还田固碳部分,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的粮食每年都被消耗了,其中固定的二氧化碳又被排放到大气中,秸秆的一部分在农村被燃烧了,只有作为农业有机肥的部分将二氧化碳固定到了耕地的土壤中 。


  • 土壤碳汇


跟据“酶锁理论”,土壤微生物可作碳“捕集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注:酶锁理论认为,在湿地、泥炭地等地,当氧气无法自由获取时,土壤微生物不会代谢多酚。如果多酚类物质在无氧土壤中未被“消化”的事实属实,那就意味着用这些化合物填充土壤可能成为一个碳汇。但2021年7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副教授Kelly Wrighton领导的团队发表在《自然—通讯》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也“吃”多酚,与“酶锁理论”背道而驰。因此对于土壤碳汇还存在争议。


  • 海洋碳汇


指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和绿色碳是由海洋生物(浮游生物、细菌、海草、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捕获的,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是草原的290倍。


除此之外,还有湿地碳汇、冻土碳汇等。



碳汇增加的方法


根据project drawdown官网,目前陆地汇吸收了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当量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大约 24%。当我们考虑其他温室气体,包括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化气体时,土地吸收了大约 26% 的总排放量。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和加强碳汇呢?


  • 减少食物浪费和转向富含植物的饮食可以减少对碳封存树木的破坏。


  •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让自然成为自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原则——让泥炭地、草原和森林在自然状态下继续做它们最擅长的事情。在生态系统退化的地方,恢复可以帮助它们恢复形态和功能,包括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收和储存更多的碳,碳汇造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及其林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与普通的造林相比,碳汇造林突出森林的碳汇功能,具有碳汇计量与监测等特殊技术要求,强调森林的多重效益。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其评估报告中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是未来30年到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成本较低且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据相关资料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大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


从已公示的林业碳汇项目PDD来看,造林项目每亩可产生碳汇量0.3-1.2吨/年左右,南方地区如广东省的碳汇量最高可以达到亩均1.2吨/年,北方地区如河南省在0.3-0.6吨/年左右。从树种看,阔叶类树种碳汇量较多,落叶松较少。


  • 转变农业生产方法


我们种植、放牧或收获的内容和方式会影响我们在植物和土壤中储存碳的能力,通过农林业实践将树木融入农业对碳汇发展尤其有效。


  • 利用退化土地


退化的土地可以以恢复生产力、增加生物量和促进土壤碳固存的方式加以利用——同时生产木材、纤维或食物。



我国碳汇发展历程


2006年起,中国就率先针对林业碳汇发布了众多政策文件,加强森林碳汇计量标准、监测方法等研究性工作。近几年,依托国家对双碳目标的重视,各个种类的碳汇都获得较好的发展,碳汇项目和交易工具也都有创新。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从“全国一盘棋”高度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强调要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统计监测能力等。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分别围绕协同推动减污降碳、海洋碳汇能力评估、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出台专门政策文件。


2022年,全国共确定12个市、6个县共18个市县开展林业碳汇试点,21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碳汇试点。


2022年3月,都昌县与易高天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水稻种植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是江西省首个签约落地的农业碳汇项目。


2022年5月,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厦门落地。福建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项目完成。


2022年6月,中国林学会开发竹林碳汇多尺度联合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竹林碳汇时空动态的快速准确计测,为实现我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森林碳汇精准估测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2022年7月,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首个碳汇林示范区在国有无定河林场建成。


2022年8月,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与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签约,为福鼎市特色农业产业提供3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标志着农业碳汇保险率先在福建实现创新突破。



我国碳汇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碳汇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有人地矛盾突出,用于造林的土地面积有限,环境条件较差,通过人工造林增加碳吸收的效益较低、成本较高;碳汇上位法缺失,现有制度规范法律层级低且不健全,碳汇法律属性不清,权属边界不明;湿地碳汇与海洋碳汇、森林碳汇存在边界模糊情形;对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固碳潜力、固碳机理及固碳技术的科学认识仍然不足;部分生态系统的碳源和碳汇存在动态的相互转化情形;碳汇交易与全国碳市场衔接不畅;碳汇计量标准、监测方法不足,部分种类碳汇计量困难等问题。


政府机构应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在应对气候变化法中专题规定碳汇内容,出台保护和发展生态碳汇的条例或部门规章,填补生态碳汇立法空白,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标准及激励措施。完善研究不同种类碳汇的测算方法。完善碳汇项目和交易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碳汇交易市场化。


此外,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对碳汇的关注,目前市场内的指数、基金产品更关注新能源领域,与碳汇相关的指数还较少。


全面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做好减法,全力推进碳排放减量,更要算好加法,着力提升碳汇增量,构建多层次的碳中和路径。随着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双碳”目标的提出,维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构建陆地生态碳汇显现出一致性、引领性和挑战性。



参考资料:

[1] 完善法律制度促进我国生态碳汇发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293042792269339&wfr=spider&for=pc

[2] project drawdown官网

https://drawdown.org/solutions/water-distribution-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