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简介
领导简介
研究团队
碳中和战略与政策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碳金融与碳市场
碳中和技术促进
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工作
战略研究
技术促进
教育与培训
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
研究报告
学术著作
合作交流
政府合作
企业合作
国际合作
加入我们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思想聚焦
首页
/ 思想聚焦
07
2022-03
雷军:建议建立新能源车碳足迹核算体系,设计市场化激励机制
今年的全国“两会”中,“All in”造车事业的雷军带来两项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建议。3月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小米公司获悉,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提交建议,应当建立和完善碳足迹核算体系,支撑碳足迹精确管理、核算、认证以及核查,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推进大功率快充发展。
21
2022-02
广期所总经理朱丽红:坚持稳中求进 积极稳妥推进碳排放权等期货产品研发上市
近日,广州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丽红刊文表示,广州期货交易所立足服务低碳转型发展的初心使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市场枢纽功能,积极稳妥推进碳排放权、电力、新能源金属等绿色发展类期货产品研究上市工作。
21
2022-02
国家发改委徐彬:“东数西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
2021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与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今年2月17日,四部门又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那么,该工程有哪些具体内容和意义,尤其是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将起到什么作用?《中国访谈》节目特邀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的徐彬副主任来跟网友们谈谈这一话题。
16
2022-02
李阳院士团队: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
28
2022-01
周大地:如果不发展新能源,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国际经济风险对我们永远是一个巨大压力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意义非常重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需要我们认真努力来做,它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到我们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等方面的调整。在这以后,中央出了1+N行动方案。去年(2021年)下半年特别是到晚些时候,能源供应似乎出现了一些紧张情况,另一方面,在经济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西方的这些工业化国家大量印钞票,引起全球金融风险和通胀风险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进行部署的时候,还是提出了很多要以稳字当头的要求。在经济工作会议以后,有一些从事传统能源行业,特别是和煤炭有关工作的人就提出,双控工作有点过火了,双碳目标好像冲得太快。也有人认为,回头来看还是化石能源更可靠,所以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波动。我想有这么几个要点,我们可以认真地来讨论。
24
2022-01
丁仲礼院士:碳中和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众所周知,化石燃料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得以发展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如何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真正向低碳社会转型,将是一项十分严峻的挑战。对中国来讲,更是如此。因为中国是工业化过程的后来者,并没有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进入能源消耗已呈下降趋势的后工业化时期。为此,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百余位院士专家,从技术和产业层面对我国如何实现碳中和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对碳中和路线图的框架性认识。本文拟对此作一简介。
18
2022-01
江亿院士:发展热泵技术是实现零碳能源的关键途径
“双碳”目标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实现碳中和就必须推进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系统从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碳基能源转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零碳能源,全面电气化就成为能源转型的主要任务之一。热泵契合终端用能电气化发展的需求,是电力高效转为热量的最佳途径。无论是建筑领域,还是工业、农业和其他民用领域,在有合适的低位热源的条件下,使用热泵替代锅炉或者电热炉来提供热能,利用余热采集、区域供热网、大规模跨季节储热、长距离输热,为工业和建筑提供所需的各类热量,以满足建筑供暖、生活热水和各类工业生产过程的热量需求,将大大减少整个国家化石燃料的消耗,从而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3
2022-01
谢克昌院士:当前“双碳”战略最需要的是系统思考科学推动
当前“双碳”发展势在必行,“双碳”操作充斥着方方面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引发了层出不穷的问题。2021年9月26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深入解析了我国双碳战略,提出了对于科学实现“双碳”目标的思考和建议,值得思考!
10
2022-01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2022年1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任平署名评论文章称,顺应能源发展大势,推动能源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关键在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清洁低碳导向”“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统筹能源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应该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坚持市场和政府两手发力。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
10
2022-01
杜祥琬院士:能源高质量发展应实现“可能三角”
1月7日,由中国能源报社主办、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北京国富恒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讨暨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以《能源高质量发展应实现“可能三角”》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06
2022-01
周小全:锚定“双碳”战略目标 深化全国碳市场建设
全国碳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试点碳市场的基础上,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于2017年底启动建设,目前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交易规模逐渐扩大,市场流动性有所提升。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全国碳市场正在稳步推进、发展壮大。
31
2021-12
杜祥琬院士: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实现“可能三角”
“常常见到的讨论认为,能源系统很难同时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可行又绿色低碳三个目标,三者任何一个目标方向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方向的问题。因此,三个目标常被称作能源系统的‘不可能三角’。”在近日举行的“2021年能源转型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主席杜祥琬说,“安全可靠是对能源系统的基本要求,经济可行的能源社会才会接受,绿色低碳是能源转型的大方向。碳达峰、碳中和呼唤的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做到满足上述三个目标,使之成为‘可能三角’,如此才是高质量的能源系统。同时,新型电力系统也必须是实现‘可能三角’的电力系统。”
首页
上页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页
尾页